大召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招前街著名的玉泉井(九邊第一井)旁邊,居于明清著名的“七大召”之首,漢名“無量寺”,蒙語為“伊克召”,“伊克”意為“大”,故稱大召。
大召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1578年),完工于明朝萬歷八年(1580年),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廟。數百年來,大召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現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召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明嘉宗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史籍記載林丹汗“克歸化城、奪銀佛寺”。大召能與城并提,可見它在漠南的影響之大。清太宗皇太極率領軍隊追擊林丹汗至呼和浩特,命令部下在城中縱火,“只剩銀佛寺等廟宇未毀”,這也說明了大召很有名望。后清太宗皇太極又命令土默特都統重修大召,重修后改弘慈寺為無量寺,這便是今天大昭寺漢名為無量寺的起源。
大召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現存建筑物4145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沿中軸線建有牌樓、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藏經樓、東西配殿、九間樓、廂房等建筑。附屬建筑有乃瓊廟、家廟等。寺院外面還建有環繞召廟的甬道及東西倉門。大雄寶殿為寺內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漢結合的建筑形式,整個殿堂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大召無量寺
大召的珍藏品極為豐富,銀佛、龍雕、壁畫成為大召的“三絕”,是明代的歷史遺物,具有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觀賞價值。銀佛即供奉在佛殿內的釋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銀佛之一。佛像呈坐姿、高達3米,由純銀鑄成。據史籍記載,當年因佛落成時,西藏的達賴三世索南嘉措曾親臨大召,為銀佛舉行了“開光法會”,大召也因此有了“銀佛寺”之稱。
此外,大召的各種彩塑、金銅造像、巨幅唐卡、108部甘珠爾經卷,以及宗教活動使用的各種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圣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筑、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